受疫情影响多数用人单位招聘由线下转为线上 记者调查 “云招聘”从天而降效果几何 ● 疫情防控期间,“云招聘”避免了人群聚集,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,能够瞬时将招聘双方的需求进行匹配、对接,招聘的整体成本也更低 ● “云招聘”也存在一些问题,虽然通过程序设置能够提高一般性信息的筛选,但会遗失求职者的部分个人特质信息,而这些信息在某些岗位上非常重要。并且,简历筛选中标准信息的设置,可能会放大某些歧视性要求的危害 ● “云招聘”只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招聘手段的变化,最重要的是要扬长避短,切实满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多方协作推动“云招聘”可持续发展 对话人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教授 张丽云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 范 围 《法制日报》记者 赵 丽 平台承担监督责任 提高信息审查能力 记者:“云招聘”越来越红火。智联招聘3月9日发布的《春季求职竞争周报》显示,与上一周相比,企业的招聘职位数环比上涨17.82%,求职者简历投递量的环比增速为39.04%。线上招聘突破空间限制,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毕业生更多选择,但一些用人单位反映,这种方式也存在精准性差、招聘双方难以全面了解等不足
客流量减少,一些企业开始提高客单价,引发消费者热议 餐饮企业自救,靠涨价行不行? 本报记者 李国 阅读提示 近日,海底捞、西贝等涨价的消息引发热议。有消费者表示可以接受,但也有消费者表示涨价后就不会去吃了。目前,餐饮企业一直在突围、自救。各地政府部门也拿出真金白银,鼓励消费。堂食刚刚放开,餐饮企业就涨价,难免让消费者难以接受
直播带货虚假宣传、网课网游质量参差不齐、一些APP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…… “云消费”期待监管“云思维” 本报记者 柳姗姗 阅读提示 疫情带火直播购物、网络游戏、在线教育等“宅经济”,然而,消费纠纷也随之而来——直播带货货不对板、网课网游质量参差不齐、一些APP涉嫌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……消费者想维权,又面临难题。对此,相关平台和执法部门有责任不断完善监管和纠纷解决机制,督促商家诚信守法经营
无抵押、无须征信、当天放款……这样的贷款信息背后暗藏陷阱 企业在筹资复产,有人却放贷施骗 本报记者 于灵歌 阅读提示 随着各地企业陆续复工复产,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存在融资难问题,急需资金周转。一些不法分子趁机通过网络发布虚假信息,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则专门开发假冒高仿网贷APP,实施融资贷款诈骗。这其中,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为主要受害群体
支持语音、视频、群聊、订票等功能—— 5G消息能否冲击微信支付宝 本报记者 黄 鑫 4月8日,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联合发布《5G消息白皮书》,并宣布共同启动5G消息业务。 与传统短消息相比,5G消息有何不同?简单来说,5G消息是多媒体的、能互动服务的,不仅有文字、图片,还能发视频、位置,甚至完成支付。比如,在与12306的5G短信对话中,用户可以通过发送语音或文字、点选关键字形式,快捷实现车票预订、支付、改签等操作
美元荒缓解 人民币贬值压力在减轻?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两日上调621个基点;分析认为中国有望成为新的全球安全资产中心 4月8日,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幅调升456个基点至7.0483,连续两日累计上调621个基点。被称为新冠肺炎疫情“次生灾害”的美元荒,在持续了大半个月后正逐步减退。继3月20日美元指数回落后,反映投资者恐慌情绪的VIX指数也于近日回落到50以下。目前美元荒还难言结束,不过人民币贬值压力在减轻
重庆首轮“新基建”开工,2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815亿元 中国汽研院内的驾驶模拟舱上的驾驶员通过5G网络进行远程驾驶。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雍 黎 加快推进“新基建”,增强发展新动能,各地抢抓机遇纷纷布局。4月3日,重庆市2020年首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开工。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共28个,总投资约1054亿元。其中,新基建重大项目22个,涵盖5G网络、数据中心、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,总投资815亿元
中国首次成国际专利申请最大来源国 科技日报讯 (记者操秀英)世界知识产权组织(WIPO)近日发布最新报告称,中国首次超越美国,成为通过WIPO提交国际专利申请的最大来源国
云南、上海、福建等地近日陆续开放个税汇算远程办税功能—— 首次个税汇算清缴来了 本报记者 汪文正 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( 2020年04月09日第 04版) 少则几十元,多则上千元,有的人退税已经入账;所在地还没有开放汇算业务,有的人每天登录APP了解最新动态;还有的人前期预缴税额不足,需要补缴纳一笔税款……近期,2020年个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在各地陆续启动
中新经纬客户端4月9日电 美东时间周三,美国三大股指全线高开,盘初涨幅有所回落,此后悉数走高。道指涨近800点,标普500指数涨超3.4%,纳指涨近2.6%。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,金融股、能源股普涨